任教学科证明(有效教学科研培训心得怎么写)

任教证明应当写明有关信息:

1、被证明人的姓名及身份证号码。

2、该学校的名称,地址和相关负责人的签字。

3、被证明人的职务,任职时间,聘用单位,专业,学历,学位,工作内容等。

4、证明的日期和主办单位的法人签章或授权签字。

5、其它根据情况可能需要填写的项目。

任教学科证明应具备这些方面:

有效教学科研培训心得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参加科研培训的意义:首先要说明参加这次科研培训的重要性,说明为什么要参加这次培训,以及参加科研培训的期望。

2、学习内容:介绍培训所讲解的课程内容,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体会。

3、实践体会:可以描述一些实际操作中的问题,以及遇到问题后采取的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带来的效果。

4、总结和建议:对此次科研培训进行总结,并给出建议,如可以从哪些方面改进以提高培训的效果。

任教学科证明应包括的内容:

任教证明应当写明有关信息:

1、被证明人的姓名及身份证号码。

2、该学校的名称,地址和相关负责人的签字。

3、被证明人的职务,任职时间,聘用单位,专业,学历,学位,工作内容等。

4、证明的日期和主办单位的法人签章或授权签字。

5、其它根据情况可能需要填写的项目。

信息技术学科新任教师教学能力培训计划范本示例

一、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使新教师巩固职业理想,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初步掌握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能够遵循新课程理念和教学常规要求,顺利完成备课、上课,学生电脑作品辅导等常规教学任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能够胜任学校赋予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培训内容、形式及课时分配类别培训内容要点培训形式学时理论培训理论讲授内容:

1、FLASH入门及插件应用。

2、课标解读及教学评价。集中授课8学员上网自学内容:

1、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研究。

2、新课程改革理念。

3、课堂教学管理及机房维护管理。上网自学16实践指导一备课(教学设计)指导:

1、五备指导1次:备教学目标、备学生、备教学策略方法备流程、备教学评价。

2、单元集体备课1次。实践指导8上课指导:

1、课堂教学指导不少于3次。

2、以学校或区域为单位上一节公开课、并进行研讨和自我反思。实践指导12实践指导二教学观摩:

1、市级课堂教学观摩或学科中心成员教学观摩2次。

2、新任教师教学观摩2次。教学观摩12研讨交流:

1、学生电脑作品指导经验交流1次。

2、机房维护和课堂教学管理研讨1次。研讨交流8其它:参加学科常规教研活动。集中4注:新任教师教学能力课程培训为68学时,培训一天计为8学时。

三、培训教材及上网培训资料

1、选用培训教材及讲义名称:FLASH入门及插件应用(讲义)课标(网上提供)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高等教育出版社)

2、选用上网培训资料题目:网上培训内容培训资料参考网址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研究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探究与思考学习网址:教育资源栏目下查找或在网站论坛学科教研信息技术版查找材料来源网址:次:备教学目标、备学生、备教学策略方法、备流程、备教学评价。

2、单元集体备课。

1、一学期的教学计划及课时计划。(5分)

2、一个单元的教案。(5分)10指导意见过程记录上课指导:

1、课堂教学指导不少于3次。

2、以学校或区域为单位上一节公开课、并进行研讨和自我反思。

1、不少于3节课的教案。(9分)

2、公开课教案(5分)、说课材料(3分)、自我反思材料(3分),共11分。20听课笔记。包括听课记录、反馈与交流、回顾与反思。过程记录教学观摩:

1、市级课堂教学观摩。

2、新任教师教学观摩。

1、课堂教学观摩听课笔记。(10分)

2、心得体会材料一份。(10分)20观摩反馈意见。交流会会议记录。研讨交流:

1、学生电脑作品指导经验交流。

2、机房维护和课堂教学管理研讨。研讨经验材料两份。(每份5分)10活动记录。其它:参加学科常规教研活动。活动心得,5分。5教研活动记录。出勤考核签到5签到簿总分100

五、培训工作月进程表月份培训工作要点完成课时____年10月上网自学16____年11月市观摩10____年12月至____年2月理论讲授内容备课指导16____年3月至5月实践指导:备课指导、上课指导、新任教师教学观摩及研讨、研讨交流26____年6月档案整理计划制定教师:年月日部主任审核意见并签字:年月日

扩展说明: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

首先,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点缀,而要切实发挥不同学科资源的效能和作用。比如在科学课上教学认识地球表面时,有的老师用古诗词对地貌进行直接描述,这些古诗词的应用,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的确有很大帮助,但对于研究地貌和了解地球表面的基本情况,却没有多少实质性的作用。

其次,学科融合不能喧宾夺主,其目的在于增进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学科融合是相关学科的知识的自然介入和参与,不应牵强为之。

  • 声明:未经允许不得转载